第339章 大明第一版新式教育标准教材(草版(1 / 2)

首辅 煌煌华夏 2089 字 2个月前

年关之前,陆远等到了一条好消息。

在历经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后,来自全江南、全国名师学者们包括部份国外传教士终于编修出了第一套新式标准教材(草版)。

陆远第一时间就赶往文渊阁进行审读。

这绝对是中国教育史第一套标准教材。

礼部尚书杨成修、翰林学士茅瓒陪同审读,并做讲解。

“按照太师的指示,新教材涵括国学、术数、经史、地理、礼乐、物学六门主课,另外如宗教、天文、矿产、水利、兵法、医药、船舶、工程、军械等属于选修课。”

“国学,教识字、辩音、修辞、注解、拟文、成章。

术数,教数算、几何、统计、度量。

经史,教本国史、外国史、邦交史。

地理,教堪舆、绘制、测量。

礼乐,教国礼、邦交、宗藩、音乐、乐器、典章。

物学,涵括声学、力学、光学、慈(磁)学、热学、火药、多元素生产提取、实验学。”

一本本新教材堆满了几十张桌子,陆远简直是爱不释手,随便拿起一本都要看上一刻钟才舍得放下。

这绝对是他这十几年来做出的最伟大成就!

虽然这些学术没有任何一项是他发明创造留下的,但却是他整理、编修、分门别类构造出来的系统教材,最重要一点,陆远将他搬入了中国这个国家的教育之中。

“教材既然编修好了,那么新的教育体系也可以筹备推行了。”

陆远看向杨成修:“杨部堂那边准备的如何?”

“礼部暂定了一个想法,就是先在南京、广西推行。”

杨成修汇报道:“这些学术虽然已经分门别类,但是我们缺少教师,六门主课内,除了国学之外我们有现成的名师,其他五门主课、十几门辅课的教师都很缺少,而且这些教师本身恐怕也对这些学术一知半解,只知皮毛。

就算教学生,也只能按照先人留下的文字照搬传授,想要形成系统性的、权威性的传授教育,只能靠这些学生在汲取完先人经验后,自己一步步摸索并完善了,所以新式教育的主学科,恐怕短期内无法形成气候。”

陆远叹口气点头。

新的学科确实归纳了出来,但是又如何呢。

没有老师教啊。

老师这种资源不可能凭空冒出来,这时代也不存在拿来主义,西方人自己还没弄明白呢。

想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在学堂内就培养出一堆物理学家、化学家根本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想都不要想!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靠着一代代人在实际实验中的摸索和完善来培养师资力量。

“慢慢来吧。”

陆远很着急的想要做出事情,但最终还是长叹一声接受现实。

“就按杨部堂的意思,现在南京和广西办新学吧,但是本辅有一个要求,凡南京和广西自明年新学推行之日始,五岁至十岁孩童即必入新学,对主课,除了国学之外,现有教材记载的内容能学多少学多少,学成之后,没有去处的留下来,成立一个师范实验学校。

也就是说通过结业考核并愿意留下的学生,朝廷养到死!而他们人生的未来只做一件事,就是搞学问,通过不停的实验完善各类学科,同时培养出更多的教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