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1 / 2)

预算。

这是任何一部影视剧都不能避免的话题,毕竟任何一家投资公司,都不会允许导演肆无忌惮的乱花钱,虽然每一个导演内心深处都想成为墨镜王侯赔钱那种存在,但事实上,即便是这两个人,在后期,也逐渐开始向市场和资本妥协。

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必然要收到社会规则的束缚。

不管多么有艺术追求的导演或者演员,在现实面前,必须低下自己高昂的头。

如果选择拒绝,那最终的结局,就会像当初的娄叶一样,自己一个人穷困潦倒。

而即便是娄叶,在穷困潦倒了一阵子之后,也无奈的选择了屈从于现实。

事实上,国内的第六代导演这批人,绝大部分人在拍摄了禁片被警告处罚之后,再有五六年左右,便纷纷开始向主流媒体靠拢。

并不是他们没有了对艺术的向往,而是因为这些人很清楚,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追求艺术固然重要,但自己能够继续吃导演这碗饭,能够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去,才是更重要的。

不是嗟来之食固然值得敬佩,但如果连命都没了,还谈个屁尊严。

姜闻同样也是如此,这家伙喜欢拍电影,甚至到了近乎于入魔的地步,其实以赵浮生如今和他熟悉接触之后对他的了解,姜闻这个人搞电影,其实是很自我的。

打个比方来说,姜闻的电影,看了就看了,不要想着去跟别人讲什么标准,客观实际或者电影理论,因为每个人对于他的电影里面的东西,理解出来的都不太一样。

很多人觉得姜闻拍了《太阳照常升起》,观众看不懂,然后他拍一个《让子弹飞》,让观众看懂了,在赵浮生看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包括《一步之遥》还有后来的《邪不压正》,都是一回事。

姜闻拍的东西,就是他自己喜欢的东西,里面儿的元素啊,表达啊,浪漫主义啊,都是他自个儿觉得好的,拿出来,好好给你弄一个,还特别强烈,所以他的东西,画面,音乐,节奏,对话,没的说,而且都是他的风格。

那为什么几部电影,差异大呢。

因为有时候,他喜欢这一块,搁电影里,碰巧大多数观众也喜欢,就是《让子弹飞》。

有时候呢,他喜欢那一块,搁电影里,碰巧大多数观众不喜欢,就是《一步之遥》。

再到后来呢,可能这一块,或者那一块,搁在电影里,有的观众喜欢,有的观众不喜欢,结果就是吃下去,五味陈杂,两极分化,一会儿喜欢,一会儿不喜欢。

这就跟榴莲,茅台,雪茄一样,有人就特别喜欢,能跟你说出个层次来,怎么好,好在哪,有人就不喜欢,觉得味道怪,冲鼻子,伤肺。

你让一个不吃榴莲的人,非要去说榴莲好吃,他说不出口,但他知道,榴莲肯定不是什么坏水果,对吧。

但你要觉得不吃榴莲的人,都是不懂水果,都是傻子,那就是抬杠。

反过来,不喜欢榴莲的人,觉得说榴莲好的人,都是搞‘榴莲崇拜’,是‘榴莲装十三’,那也是抬杠。

“每部电影不都这样吗?”

还真不是,有的电影,像数学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叫工业标准。

有的电影,像什么,压根不像题,像刮大风,你跟我说这个大风好不好,我说好,又问我哪里好,我只能说,吹得舒服吧,你摇摇头,说觉得风沙大,我能怎么办,我说你不配吹风吗,我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茬吗?

所以姜闻的电影看过了说好的人,你问他怎么好,他会给你讲背后的历史隐喻,给你讲这个情怀。

赵浮生觉得,就像别人对自己讲茅台怎么好喝一样。

都知道茅台是好酒,但问题是,那玩意自己没喝过的话,很难去判断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口味。

所以虽然赵浮生很清楚《寻枪》是一部好电影,但他还是不打算让姜闻肆无忌惮的乱花钱,原因很简单,如果自己敢答应,这厮是真的敢用几年时间拍一部戏,然后把预算花的干干净净,最后再伸手要钱的。

这种事情,老姜又不是没干过,拍《鬼子来了》的时候,这货就是花光了预算,然后逼着华宜那边继续拿钱。

“你觉得投资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