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迈大了(1 / 2)

“这算学不能删。”楚辞沉思了一会,坚定地说道。

杜玉皱了皱眉头“愿闻其详。”

“听闻在我大魏建朝之前,算学还未被取进科举之中,后来为何又会设立这一科呢”楚辞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向他提问。

杜玉道“这个原因,是因为大魏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高祖命令官员们要开源节流,可偏偏在这种时候,某县出了一位糊涂官,看不懂账本,也不精于计算,被师爷哄骗着以高价购进了几个奸商贩卖的木材,导致那一年的税收都打了水漂,就连屯粮都卖了还债。第二年又恰逢大涝,百姓颗粒无收,官府又放不出粮,最终此地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高祖震怒,直接处死了这些人,而后又道父母官若不精通庶物,又怎能治理一方,使民富国强所以他下了一道圣旨,言日后科举考试必要将算学并入其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悲剧重演。”

“但算学一道太过晦涩。”杜玉有些不好意思,看来在数学方面,应该是个学渣了,“精于此道者作文不精,精通文章诗词者,不擅长此道。两者皆长者却不精通。是以,后面三年之间,朝廷选拔出的人才,远远不够填补朝廷空缺。高祖无奈之下,只好降低了难度,科举考试中,除童生试以及县府院三场外,再不涉及算学。如此,选的人才填补上空当。”

楚辞听得津津有味的,他原本只知道算学是本朝才取入的,却不知这中间还有这么一个缘由。

“所以,算学之所以到院试这一场止,其实并不是算学不重要,而是因为太难了”

楚辞一语中的,杜玉一愣,竟然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刚刚讲得那件事,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只不过“可是,这么多年来,也不见算学起到什么作用,学到第四册,就足以让大家读懂账本,再不会受奸商蒙蔽了。”

楚辞摇摇头,喃喃自语“算学的作用很大,只是人们尚未发掘出它深层次的作用,一旦发掘出了,整个世界都会因此改变。”

杜玉在一旁听着,虽某些地方听不太懂,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楚辞有些夸大了,算学的作用不就是让他们不上那些奸商的当吗行商贾之事的人算学一般不错,可士农工商,他们却是处于末流的。

楚辞观察到他的神情,知道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改变他的观念,正想改日想个法子证明一下时,却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于是他问杜玉说“杜老,若今日有一健仆投于您的田庄之中,您一日需给他多少文钱一个月呢”

杜玉以为楚辞想考考他,便笑道“老夫查看账本时,上面写着一个健仆一日所得大约在三十文左右,一个月三十天,那就是九百文左右了。”

“若那健仆提出另一种方法给钱,不知大人可应允”

“什么方法”

“他第一日所得,只需一文钱,第二日两文,第三日四文,以此类推下去,大人可应允”

杜玉初一听,先是想笑话怎么会有这般傻的人,这样下去一月所得岂不是少了许多可当他随意算了算后,才惊出一身冷汗。每日取前一天的一倍,到了第十天,他的钱就比原来一个月还要多了,再往下数的话,恐怕一个月不到,他就要倾家荡产去给那个仆人发月俸了。

他的笑僵在了脸上,过了好一会,他才幽幽地道“幸而阿辞你不曾为他人做工,不然的话,便是赵码头那样的豪富,也支撑不了多久啊。”

楚辞知道这是他在埋怨自己不地道,尴尬地笑了笑,然后道“请杜老不要见怪,晚辈与您开个玩笑。只是,这在某一程度上也说明了算学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不应该在学完了科举试的程度后就将它摒弃在一边,易经中的六爻,钦天监能熟知天文地理,与算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晚辈也并非是想让所有人都精通算学,但精通算学之人,必不可少。晚辈身为漳州府提学,很是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能够拥有各方面的人才。”

杜玉微叹了一口气“我亦知晓算学之博大精深,老夫自认聪慧,也无法参透其中。也正是因为它的博大精深,所以,即便学会了又如何呢正所谓曲高和寡,外人根本理解不了而且,要想参透一门学问,若不付诸时间与精力,是万万做不到的。抛却诗词文章,将全部精力投于算学之中,若干年后,他们何以为生面对芸芸众生的质疑,这群人又该如何自处”

楚辞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无言以对,确实啊,在说服上位者重视数学之前,他又怎么能让那些学子赌上自己的前途未来去钻研数学呢

这一切,还是他想的太简单了。于他而言,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到一定的时机便可以产生质的变化,他希望有朝一日,能看见了科技之花开遍大魏国土,这是精神上的需求,会让他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可是对那些学子来说,读书不过是他们的一种求生手段罢了写文章是,算学亦是。如果明知道得到的回报一定会小于投入,那么谁还会去做呢

就像现代的那些科研人员一样,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投入研究的,除了理想,还有面包。若是面包不够,那么他们哪来的精力研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时,顶级人才不断流入外国,不正是他们追求高回报的一种表现吗

杜玉看他表情灰败,心中有些许不忍。他知道,自己打破了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谁也不能说楚辞的想法不好,可是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有些太超前,以至于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他很怕楚辞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遭受挫折之后会一蹶不振,刚想上前劝慰一番之时,就见楚辞朝他行了一个大礼。

“杜老一言惊醒梦中人,晚辈要多谢大人提点。”楚辞真心实意的感谢着杜玉,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步子或许是迈得太大了一些。来到古代之后,他的思想意识领先于这个时代太多太多了,往日读书时有两位先生拉缰绳,而后他与寇静书信往来之时,寇静也会不着痕迹地提点他一些东西,让他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这几个月由于海患不止,他与他们联络得少了,周围人又都十分推崇信任他,也让他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妄想着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急切地想把脑海中所有的先进思想全部照搬过来,却忘了,凡事都得徐徐图之。

杜玉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是老夫多心了,你能想通就好。以你的本事,说不定日后还是有机会将那两册书推行于大魏上下的。”

“这也是晚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楚辞也笑了起来,“现在,还请大人不吝赐教,帮助晚辈删去前几册书中不妥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