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新的起念(1 / 2)

亲, 您的当前订阅率尚未达标, 请耐心等待七十二小时。谢谢  如果村里积年的老人说的天上的雨水是有定量的说法是对的, 那么,今年先是大雪,现在又是不停歇的大雨这样下来,明年是不是就得轮到干旱了

想着前不久才下发的限量凭票供应的肉票的通知,村民们只觉得心里一阵发凉,不知道有多少的村民们庆幸着去年跟着朱娇娇家一起买粮食,虽然是一些陈年的处理粮食, 但有没有发霉坏掉, 至少是能吃的。

村民们去年大多是跟着朱立勤家按家里的人口买了有三年量的陈粮,一直都好好地存放着, 今年哪怕中稻晚稻一样的不丰收,或者是明年也跟今年一样不丰收, 存粮也尽是够用了。

可谁又能确切说灾难只会有三年呢

村里活得久的老人家都想起了民国时期的那几场灾难,当时的村民们和各地来的难民们可是连老门山里的树皮都啃光了。

望着连绵不绝的雨水,看着烘干后才去年七八成的收成, 按说比往年要好上不少,但因为去年收成好, 今年的公粮份子比去年还提升了一些,交了公粮之后就跟以往收成差的年头也差不离了。

此时此刻, 整个老门山脚村生产队的村民们都沉默了,有人甚至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好日子, 他们才过了一年而已。

叶有华找上了老门山脚村大队长,拿着一本书,教村民们养蘑菇吧。

“不用一定得见天光,地窖和阁楼都能养,烧点木柴洒点水就成,晒干了还特别好存放,哪怕不比米饭垫肚子,总比到时候啃树皮要强。”

大队长看着办公桌上的书,心里灵光一闪,朱家莫不是已经开始养起来了想想去年以及今年朱家出的蘑菇量,大队长决定把这个想法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永不提起,“有华啊,老刘叔问你,这个功劳让给老刘叔成不成”

“成。”叶有华干脆利索一个字回了。他们家不盼着这些功劳,就是想为大家做多一些。

大队长把书收下了,“成,我老刘家记着你们家的恩。”

叶有华笑而不答,也没有就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反而将自家的一些经验倾囊相授,好人做了那就做到底。

叶有华回家说起这事,朱立勤也有些感慨,“这个老刘头,唉,咱老门山脚村大队长这是替咱们家揽下了事呢。”

朱娇娇家一直以来都有出产蘑菇,现在蘑菇房种的是常见的草菇和茶树菇,种下去大概十天左右就能出二十斤湿的,因为是一茬茬收割的,只要开始收割算起来差不多天就能收成五十斤湿的。

在山上他们也经常会采一些其他的香菇之类的蘑菇,混在自家种的蘑菇里头一起出给罗科长。

要说量大,去年出了差不多八百斤湿货蘑菇,蘑菇干货出了两百来斤。

今年雨水虽多,但对藏在地底下的蘑菇房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所以今年的出产量跟去年差不多。

朱娇娇家也已经检验过,蘑菇焖饭跟红薯焖饭一样能够饱肚子,而且不像红薯焖饭那样不动肚子里就放气。

对于艰苦时期的应对,朱娇娇也是动了脑筋的,他们都是吃惯米饭的人家,米饭自然是最重要的主食,搭配着蘑菇、红薯、南瓜、芋头、土豆、豆角、萝卜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主食。

阴雨绵绵下得人心惶惶的时候,大队长发布了一个消息,大队长要教村民们人工养殖蘑菇。

不管人工养殖蘑菇最后的出项在哪里,但好歹也是一项技能,眼瞅着时节不好,大家还是愿意学一学的。

更何况,听说养蘑菇很简单,保持温度和湿度,都不用晒太阳就能养出来。

更何况大队长说了,蘑菇甚至关键时刻能做主食。

老门山脚村饿过肚子的人并不少,如果蘑菇真的能养出来,以后万一真的闹起了什么饥荒,啃蘑菇不比啃树皮要强的多么

村民们很有干劲,要不是要防着所谓的蘑菇孢子飞得到处都是,估计每个村民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利用上了,而且大队长并不限制村民们珍藏这项技能,想教给谁都成。

谁家还没有几个外村的亲戚呢

就是之前往外销东西的时候也有给亲戚夹带过货的,不过是大家没有说出来罢了,各自心知肚明,后来出项不够要跟龙门山合作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给亲戚家夹带过货。

老门山脚村接下来的中稻晚稻照样没有按照平时的时间成熟,比之往年又晚了时间。

收成依然是跟早稻一样惨不忍睹。

就连往常种在山坡上的红薯的收成也一样受了影响,唯一的优点是雨水太足红薯藤长得太疯狂,喂猪之余还有的剩,大家都砍了拉回家去切碎晾干了好作保存。

朱娇娇家也是先切碎晾干了,然后一部分用石磨磨成粉存放,一部分按一百五十二十一的比例跟切碎的干草、谷糖和酒曲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封进大坛子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