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然这些人能背叛大明,当然也很难说他们是否能对满清保持忠诚,除了给予高官厚禄之外,肯定也会监控他们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以防哪天局势不对,这些家伙又跳回大明那边去了。
大明官方和民间对其恨意越重,态度越是敌对,皇太极对这些人就越是放心,毕竟他们没了别的退路,也就只能为满清卖命了。尚可喜只花了十几年就从小卒爬到一国王爷的位置上,脑子自然不差,这间的道理早就已经想明白了。所以来到金州之后,虽然营地外天天有人指名道姓地叫骂,但尚可喜却没有什么压力。他知道这些情况都会有人汇报给皇太极,自己在金州挨骂受气越多,皇太极才越是会对自己放心。若是来了这边就受到盛情款待,没有人将他视作一个叛国者对待,那才真的会有麻烦。
这间的复杂道理,别说他手下的军官了,就算是像钱天敦这样的对手也未必能立刻想明白。所以尽管钱天敦故意不对营外的叫骂行动加以阻止,但这种行为其实对尚可喜造成的影响很是有限,甚至越是骂得厉害,他反而越是心安。
真正让尚可喜感到不安的事情,还是此次谈判的前景。去年冬天清军南下入关,一方面是对一直不愿和谈的大明实施一次重击,向其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海汉与大明的所谓军事同盟到底是什么程度,海汉军是否会直接进入大明作战,就如同之前他们在朝鲜国所做的那样。
虽然清军的这次南侵行动可以说是砍瓜切菜一般顺利,而且也没有在大明境内发现海汉军的踪影,但海汉军还是在这个冬天对辽东半岛沿海发动了新一轮的洗劫,这仿佛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既不打算与满清停战,也没想要在正面战场上交手。皇太极和手下大臣都认为海汉早就具备了出兵大明参战的能力,但最终没有出兵,只是在辽东半岛做了些小动作,这只能说明海汉与大明这两国间的关系并不是对外宣称的那么亲密。
而这也就成为了皇太极决意与海汉议和的契机,他认为既然海汉没有出手拯救大明的意愿,那么完全可以用海汉人最喜欢的通商贸易或是其他可行的条件,来换取海汉停止在辽东半岛的一切军事行动。
有鉴于海汉军的将领其实都是汉人,皇太极也很用心地挑选了尚可喜作为停战和谈的负责人。在皇太极看来,尚可喜人很聪明,又有东江镇的经历,对辽东历史、人、地理都比较了解,与海汉将领沟通也没有语言化方面的障碍,应该比较适合完成这项任务。至于三顺王同样是汉人的另外两王落选,是因为他们之前就已经带兵在大黑山防线上与海汉军交过手,却几乎没有占到半点便宜,皇太极认为他们要是坐下来与海汉谈判会有心理劣势,所以最后还是挑了尚可喜来负责此事。
但尚可喜认为皇太极选自己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在投靠满清之前曾在东江镇效力多年。如今东江镇上下其实也已集体叛国,选择投靠了海汉人,那么尚可喜到了金州也不会有压力。毕竟以前掌管皮岛的总兵沈世魁、副将金日观之流,如今也都在海汉人手下做事,要认真说来也并不会比尚可喜更加高尚。
不过令尚可喜略感遗憾的是,在这次进入金州之后,他还没有跟以前的同僚们碰过面。特别是当年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的沈世魁,听说如今已经主动放弃了兵权转行做买卖去了,若是能够与其会面,尚可喜肯定是要好好嘲讽对方一番——都是背叛了大明投靠别国,老子已经在大清国当王爷了,你沈世魁却越活越回去,如今连兵权都没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初的选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可惜海汉并没有给他安排这样的机会,使团到了金州之后便被领到南关岭大营住下来,外面的闲杂人等根本进不来,他们自然也出不去。这金州本是战区,限制他们的行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本地的海汉将领似乎也没有立刻接见他们的意思,只是让他们安心住着,等待各方到齐之后再开始正式会谈。
好在吃住待遇方面并未打什么折扣,每天好吃好喝供着,特别是海汉所产的各种美酒,更是立刻成为了满清使团的最爱。既然只能整日在所住的帐篷内外活动,无聊之下,使团这些人也只能喝酒聊天混时间了。
不过这些美酒并非无限供应,每天只有不多的额度,喝完之后就只能自掏腰包再买。海汉人的理由也很充分,这些酒是从几千里之外的南方运来,光是运费成本就十分高昂,当然不可能全都免费供应。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自行再购买一些,但这些酒价格十分昂贵,饶是使团这些官员都有些身家,也还是不免会感到肉疼。
尚可喜年少入伍,人生的一半都是在军度过,自然也喜欢喝酒,但平日所能喝到的酒大多酿造工艺粗糙,口感远远达不到海汉酒的水准,更别说海汉酒还有多种口味可选,让他大呼过瘾,甚至感觉自己前面这二十多年的酒都白喝了。短短几天下来,他花出去的酒钱就有上百两银子了,微醺之余也不免感慨这海汉人的确如传闻一样,精于商贾买卖,连停战和谈期间也不忘抓住机会赚银子。
但要说海汉人贪图钱财却也未必,使团这些人借着买酒的机会跟海汉兵套近乎,尝试用银钱收买这些人,却全都被严词拒绝了。
尚可喜认为这就只能说明一件事,卖酒给使团是来自海汉高层的故意安排,而对使团严防死守杜绝打探消息才是这军营正常的状态。换个角度来说,如果真有人泄漏消息给他们,也极有可能是海汉人的手段,假作真时真亦假,他们在这种封闭环境根本就无从辨别信息的真假,就算能买到消息,可信度也会存疑。
海汉人为什么特地做出这样的安排,尚可喜认为这并非出于善意。但要说故意要把使团这些官员灌得醉醺醺的,似乎也不合理,真要那样做就不必限制供应量,还要让他们额外掏钱购买了。尚可喜想来想去,只能认为海汉人这是在为今后的通商贸易做准备,毕竟这些酒真是好东西,如果能贩运到清国境内,就算价高也会有很好的销路,肯定有大把的王公贵族愿意花银子买这些美酒。而他们这些使团官员,大概就是为这些美酒作义务宣传的最佳人选了。
(本章完)